費登奎斯身心工作坊觀察紀錄

(本文原載於台灣舞蹈平台,我擔任觀察員紀錄林怡芳老師的工作坊)

工作坊時間: 2018/08/04 ~ 2018/08/29 

地點: 衛武營舞蹈排練室

文 / 陳代樾

1. 費登奎斯做什麼?

高雄衛武營還沒正式開幕,就已經做足了暖身準備,要將場館打開,讓每一個人都可以與表演藝術產生連結。系列活動特別邀請到旅法藝術家林怡芳來教授費登奎斯方法(The Feldenkrais Method),除了工作坊邀請學員親自體驗,同時透過講座,讓更多人理解費登奎斯方法。

不用筋開腰軟,不用害怕沒有舞蹈或表演經驗,費登奎斯方法正是屬於每個人的方法。學員們進到寬敞舒適的教室,輕鬆地躺在地板上緩慢輕柔地做著動作。動作沒有一定要達到的標準,而是藉由動作覺察自己如何運作,因此學習放掉不必要的力量,讓動作更有效率,也讓生活品質提升。就像費登奎斯常說的:「重點不是對不對,正確不正確。重點是你知道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基於神經可塑性的理論,費登奎斯發現任何人在任何年紀都有持續學習的能力,而透過動作的學習,也必然影響著思考、情緒與感受,影響我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進而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更實際地來說,對於一般大眾來說,費登奎斯方法可能緩解緊張焦慮,甚至改善長期的疼痛。對於藝術工作者,不論是音樂家、演員或舞者來說,可以讓自己的專業更得心應手,也可能預防突如其來的職業傷害。

2. 不要因為受傷而無法再跳舞

說到為何開始學習費登奎斯方法,林怡芳自己也有過慘痛的經驗,肇因於舞蹈的職業傷害。那時怡芳因為要盡可能做到舞作的要求而奮不顧身,然而演出完她幾乎像是癱瘓一樣難以移動,突然從靈動的舞者變成失能的病人。她造訪各種不同的醫生和療法卻都沒有見效,直到費登奎斯方法幫助她解決身體的問題。這次經驗也讓她徹底反省自己的舞蹈表演是如何讓自己的身體到處壞光光,決心從生活最根本的地方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動的方式。

身體的傷是嚴峻的老師,也是逼著我們認識自己的一個契機,其實費登奎斯自己也是因為要解決自己的問題,而開始探索身體的奧妙。

在一場足球賽中讓自己的膝蓋受到嚴重的傷,費登奎斯當時若開刀只有50%的治癒率,因此他選擇靠自己的力量恢復。他發現一種強迫性的衝動逼迫自己不斷超越極限,也讓自己深入危險。這體悟讓他反問自己,在足球賽中他是否能提早察覺那將要受傷的時刻,而能有所選擇不再勉強身體?因此費登奎斯方法並非關於指正錯誤,而是思考能否提供更多的選擇。

在工作坊中,怡芳時常提及「往返的動作性」(reversibility)這個概念,除了考慮動作出去的方式也要讓動作可以回來,因此動作的幅度不只取決肌肉關節能夠承受的最大範圍,而是能去能回、能收能放那最自由自在的空間。將這個觀念帶進舞蹈,怡芳認為並非是對於舞蹈的表現性有所保留,而是漸漸學習在收放間掌握自如,不再盲目將身體丟出去而不考慮後果。

教授費登奎斯快二十年,跳舞到快要五十歲的年紀,怡芳反而更少受傷了,因為有了覺察的能力,她能夠在真正受傷前就聽到身體的警訊,適當的休息,也能靠自己將身體調整到更好的狀態。林怡芳受惠與費登奎斯方法甚多,也希望所有人尤其是身體工作者,都能有這樣的覺察能力,減少身體受傷與後續轉職的多重傷害。

3. 選擇與適應性

在講座「做你想做的,可以做的」中,林怡芳放了一段費登奎斯本人的影片,影片中他正對著學生講述一段有趣的經歷:費登奎斯在以色列旅行的時候遇到一個葉門猶太人(Yemenite Jew),發現他正用上下顛倒的方式閱讀一本書,因此非常訝異的過去詢問:「你能閱讀嗎?」很顯然這個猶太人正津津有味地閱讀著,反而很驚訝地問費登奎斯:「你不能這樣閱讀嗎?」接著便將手上的書轉向不同的方向,都能用同樣輕鬆的方式朗讀。費登奎斯這時才意識到自己才是那個笨蛋,居然以為閱讀只有一種方式,只有將書本拿正才能閱讀。

這個經驗讓費登奎斯察覺,長久一來我們都只用一種方式閱讀,因此神經系統依據與外在世界互動的經驗而被寫入這種僵固的模式,事實上我們任何人都擁有從不同角度閱讀的可能。因此在「動中覺察」課程中,他會請學生將手轉向這裡但是頭看向那裡,建立各種非慣性的動作模式,讓腦中的神經迴路更多元,而擁有更強的適應性。

費登奎斯認為當我們能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做同樣的動作,就代表我們在做每件事都有不同的選擇。如果我們也很清楚知道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就不會再強迫自己做不想要做的事了。因此,我們才能真正思考什麼是我們想做的,以完成我們的未宣之夢。

Previous
Previous

陳代樾 簡歷

Next
Next

請好好照顧自己:功能整合在台灣舞蹈生態之應用